
個人簡介
張文梅:河北省青年教師評優課一等獎,兩次獲市級記功嘉獎,裕華區名師,多次獲區級優秀黨員、先進德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曾輔導數名青年教師獲省市區評優課一等獎,多年擔任語文備課組長。
以下內容是根據張文梅老師徒弟楊宇菲老師在“老教師的故事”活動中的演講稿整理而成。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張老師就如同一株淡淡的臘梅,在四十中的校園散發著清香。
為“師者”之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蔽蚁?,張老師就是這句話的完美詮釋。
第一次見到張老師是我剛入職的時候,她優雅從容的氣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著一襲墨綠色長裙,一雙彎彎的眼睛,燦然一笑便化解了我初來乍到的緊張。她向我詳細說明了接下來的工作計劃:從暑期備課到批改作業,從初一學生的特點到學年計劃……也許是怕我跟不上,她不時讓我提問,并耐心解答??吹轿衣牰?,她又會淺淺地微笑。

而在后來的接觸中,張老師給我上了作為教師最重要的一節課:敬畏和尊重。
暑假我們要至少提前備好下一學期兩周的課程,并完成教案。而張老師卻建議我寫完整本書的教案。我當時覺得沒有什么必要吧,時間還很長。但工作越久,我越發明白張老師所言為何。備課、寫教案是一個老師最應該做好的事情,這是一個熟悉課本的過程,寫多少遍都有意義。認真讀教參、查資料、工工整整地寫下教學反思,是作為教師面對知識和學生的一份敬畏和尊重。
張老師幫助青年教師時總是毫無保留,永遠傾盡全力。
語文組里的青年教師參加評優課時,張老師總是跟著一起聽課、磨課。有一次,組里年輕教師在準備參加區級評優課時,在臨參賽前一天感覺課件設計有點問題。張老師得知消息后,馬上處理完自己班里的事情,和組里其他幾位老師一起找到她,重新設計思路、修改課件……等方案最終敲定下來已經晚上九點多了,而那天張老師連晚飯都沒有顧上吃。作為同樣被張老師關懷著的青年教師,我深深明白她對同事、尤其對后輩青年教師的那份發自心底的善意和真誠。張老師不僅是學生們的老師,更是我們每一位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

你是最溫暖的一束光
上學期我幾次去聽張老師的課,交談中她告訴我:“粗暴的教育培養出毫無耐心的學生,訓斥命令的教育培養出唯命是從的學生,而民主的教育則培養出思想有見地的學生?!痹谖业难劾?,張老師就是那最溫暖的一束光,照亮了班里的每一個孩子。
溫暖和善意
張老師的班里曾有一個孩子,特立獨行,不茍言笑,在班里人緣不好,張老師便經常鼓勵他說:“孩子,每一顆種子都能經過努力收獲到果實,你也可以!加油!” 后來,張老師注意到這個男生長期主動承擔班里搬水的工作。于是每一次,當張老師看到他喘著粗氣扛來水的時候,都會馬上快跑兩步,扶好飲水機,幫他將水桶穩穩地放在飲水機上。慢慢地,這個孩子開始用微笑回應張老師的微笑,班里的同學們也漸漸明白了這一桶桶的水中滿含著這名男生對班級的責任和情誼,也滿含著張老師的對每一個孩子的善意與尊重。最終這個孩子逐漸得到了全班的認可。
我想,在孩子的心中,張老師就是一束光,能照亮內心的每個角落。

發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
張老師說,每個孩子都有可貴的閃光點,她要做的就是發現和放大這些閃光點。
張老師的班里有一位小周同學,酷愛歷史,滿腔熱愛無人能懂,這讓小周頗有懷才不遇的失落之感,人也變得消極起來。于是,那顆夢想的種子被他隱藏在心中最深的地方。直到遇見張老師……
“小周,你能做咱們班歷史課代表嗎?”張老師拍拍他的肩膀。這一刻,小周的眼睛亮了。漸漸地,他不僅變成了班里的歷史專家,經常和同學們暢談歷史,還積極參與各種班級活動,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了。2019年寒假,小周找到張老師說:“我都不想放假了!我喜歡待在學校?!彼募议L也感激地對張老師說:“孩子遇見您這位老師真的非常幸運,謝謝您讓他變得開朗!”
張老師認為,學習不是一個孩子的全部,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要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在張老師的班里,愛好演講的同學有上臺表演的機會;有播音主持專長的學生承擔著主持任務;喜歡編程的,張老師鼓勵他們去參加學校組織的機器人大賽,有三人還獲得了市級獎項;愛好書法的,張老師推薦她到學校書法社,有孩子的作品更是作為禮物贈送給了日本的友好學校。
張老師就是那一束照亮夢想的陽光,她發掘并尊重學生的特長,讓每一顆熱愛的種子都能在關懷下茁壯成長。

不拋棄和不放棄
即使成長之路有諸多歧途,但張老師始終以寬容的態度引導著這群少年,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線上教學時,班里有一個孩子沉迷網絡,經常不交作業。孩子的媽媽在外地,爸爸也忙于工作疏于管教,父子二人戰爭不斷。張老師清楚,這個孩子得不到足夠的關愛和認可,渴望傾訴,家長卻不能陪伴,于是訴諸網絡,逐漸放縱自我。在和家長保持溝通的同時,張老師也在等待著教育的時機。
終于,在一次核酸檢測時,張老師發現他在做護士小助手時特別認真細心,得到了護士的表揚,于是,張老師把他協助工作的照片發給了家長,并引導家長表揚孩子。接下來,只要有進步,張老師就會表揚他。慢慢地,這個孩子發生了改變。上學按時到校,課上認真聽講,課下積極鍛煉。對于孩子的改變與進步,家長的喜悅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這種種事例都凝聚著張老師的教育智慧,展現出張老師“不拋棄、不放棄”的帶班理念。

語文教學的藝術
肖培東老師曾說:“我想淺淺地教語文?!币郧拔也惶斫?,但聽了張老師的課后,我明白了:“淺”,是不急不躁,是輕盈靈動,是牽起學生的手,引導他們用心感受語文的美。
語文課的輕盈靈動,需要反復備課的厚積薄發。
有人覺得語文沒有定式,可以隨心所欲談天說地。實際上,越是神思泉涌的發散,越需要精心的設計。張老師的課至少備三遍:第一遍是組內集體備課,第二遍是根據自己學生的學情再次備課,第三遍是課后結合實際教學,反思過程中可以改進的地方。這三遍備課,是她從容的底氣?;乜磸埨蠋煹恼n本,密密麻麻滿是筆記,每個字都凝聚著張老師的良苦用心。
語文課的輕盈靈動,需要教學設計的匠心凝聚。
在備課中,張老師不斷創新著設計思路。講《孔乙己》時,她找到了豐子愷先生為課文畫的七幅畫,讓學生看圖復述原文內容,在欣賞文與畫的同時鍛煉表達能力;講《中國石拱橋》時,她親自去了一次趙州橋,從各個角度拍照給學生展示。講《背影》時,她給學生朗讀自己寫父親的文章,師生一起感動著,沉醉著……張老師的課讓學生自覺地專注,真心地喜歡,這一切都離不開精心的教學設計。
語文課的輕盈靈動,需要勇于實踐,讓語文“活”起來。
張老師不斷踐行著語文的智慧,把語文學習的陣地從課本走向活動,從課上延伸到課外。在她的帶領下,備課組把“新語文,聞天下”新聞活動探究單元搞得風生水起,把“我的夢想”演講單元做得精彩紛呈,尤其是第一屆“致敬經典名著,獻禮建黨百年”戲劇節活動效果顯著,孩子們在表演中感悟名著的魅力,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張文梅老師傳道授業二十載,經年不改書卷香。她對教育的熱愛溫暖了一屆又一屆學生,也激勵著我砥礪品行,深耕教研,帶著教育的夢想,在四十中這片沃土上幸福地耕耘。